昔日省厅处长调任果洛州局长,揭秘老同事的职场起伏与转型之路

果洛 更新于:2025-09-17 04:55
  • 远去的轱辘车
    的一个老同事,原来在省厅当处长。因与省厅一把手关系处得不好,被调到果洛州某局当局长。消息传到单位时,大家都替他惋惜——45岁正是干事业的年纪,从繁华省城到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牧区,明眼人都知道这是“贬谪”。送他走那天,老郑红着眼圈说:“到了那边照顾好自己,不行就早点申请回来。”他却笑着摆摆手:“在哪不是干工作,就当去体验生活了。”
    老王走的头半年,单位同事们偶尔还会提起他。有人说在新闻里看到他带着牧民修路,也有人说他估计撑不过一年就得打报告回来。老郑隔三差五给他打电话,开头总问“啥时候回来喝酒”,后来听着老王电话里夹杂着风声和牛羊叫,慢慢也就改成了“牧区冬天冷,多穿点”。
    转过年来开春,老王突然给单位寄了一箱东西。拆开一看,是些风干的牦牛肉和几包虫草,附了张纸条:“当地牧民自家产的,大家尝尝。我挺好,勿念。”老郑摸着那硬邦邦的牦牛肉,跟我们说:“这老王,还真把那儿当作家了。”
    去年夏天,我去青海出差,顺道绕去果洛看他。车子在盘山路上转得我晕头转向,好不容易到了县城,远远看见老王站在路口等我。晒得黢黑,瘦了不少,但精神头足得很,穿着件普通的夹克衫,跟当地干部没两样。
    “你可算来了!”他拍着我肩膀,声音比以前洪亮。带我去他宿舍,墙上挂着幅当地画家画的雪山,桌上摆着个糌粑盒。“别嫌弃啊,条件就这样。”他给我倒了杯酥油茶,“刚来时天天流鼻血,现在嘛,跑个五公里跟玩似的。”
    聊着聊着说起工作,他眼睛就亮了。说去年带着牧民种的饲草收成不错,冬天牲畜死亡率降了一半;又说争取了笔资金,给乡里建了个小学,孩子们不用再走两小时山路上学了。“你是没见那些娃娃,第一次穿上新校服,笑得跟花儿似的。”他掏出手机给我看照片,照片里的老王蹲在一群藏族孩子中间,脸上的褶子都堆到一块儿了。
    临走那天,老王送我到车站。我忍不住问:“真打算在这儿干一辈子?”他望着远处的雪山,半天说了句:“在哪儿不是为老百姓做事?这儿的天比省城蓝,人也实在。”
    今年春节前,老郑收到老王寄来的信,说他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,还要在表彰大会上发言。我们几个老同事凑一起喝酒,老郑喝多了,红着眼圈说:“当初真小看老王了,人家这才叫干事业呢!”
    现在单位没人再提“贬谪”这俩字了。偶尔有人问起老王,大家都说:“那家伙,在果洛活出另一番光景了。”前两天看新闻,表彰大会上的老王穿着西装,头发梳得整整齐齐,但说起话来还是那股子实在劲儿,讲的全是牧民的事儿,没一句空话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