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厅处长变局级领导,一位老同事的果洛州新篇章

果洛 更新于:2025-09-01 03:54
  • 呆呆8
    的一个老同事,原来在省厅当处长。因与省厅一把手关系处得不好,被调到果洛州某局当。消息传到单位时,大家都替他惋惜——45岁正是干事业的年纪,从繁华省城到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,不仅环境艰苦,手里的资源也差了一大截,不少人私下议论“这一调,怕是再难有出头之日了”。老同事姓赵,我们都喊他老赵,在省厅时分管项目审批,做事雷厉风行,又肯为基层着想,之前有个县的扶贫项目卡在审批环节,他亲自跑了三趟当地,摸清情况后简化流程,帮县里提前三个月拿到了资金,基层同志提起他都竖大拇指。得知他要调走,我特意请他吃了顿饭,席间他没半句抱怨,只是倒了杯茶说“在哪儿都是干活,果洛那边条件是苦点,但也需要有人做事”,话里透着股不服输的韧劲。
    你绝对猜不到,就这被大家以为“凉透了”的老赵,三年后直接杀了个回马枪,而且回来的身份,让当初那些背后议论的人脸都绿了!
    我跟你说个事儿,别传出去啊——老赵刚到果洛那会儿,真不是一般的惨。听说那边冬天零下三十多度,水管都能冻裂,办公室暖气时好时坏,老赵去的第一个月就冻感冒了,嗓子哑得说不出话。最离谱的是,他接手的那个局,账上就剩三万多块钱,还欠着施工队十几万工程款,当时局里的老职工都说:“新来的怕是来收拾烂摊子的,这活儿谁接谁倒霉。”
    当时我们几个老同事还在微信群里聊,有人说“老赵这是被流放了,可惜了”,还有人打赌说他最多待两年就得申请调回来。结果呢?人家不仅没走,还干出了大名堂!
    我跟你说,转折来得比电视剧还快。第二年夏天我去玉树出差,碰到果洛州政府的一个朋友,吃饭时聊起老赵,你猜人家怎么说?“赵局?那可是我们州的宝贝!”我当时人都傻了,忙问咋回事。
    朋友说,老赵去了没三个月,就盯上了当地的光伏产业。你想想,果洛海拔高,光照时间长,搞光伏本来是好事,可之前为啥没人搞成?因为缺技术、缺资金,更缺人愿意啃硬骨头。老赵倒好,直接带着两个人跑到西宁,蹲了半个月,硬是从省能源局磨来了技术指导,又拉着人家专家在果洛的山里转了二十多天,把每个山头的日照数据都测了个遍。
    最搞笑的是,他为了省钱,带着同事自己动手清理光伏板的场地,手上磨出好几个血泡,当地老乡看不过去,主动来帮忙。结果呢?第一年就建成了三个村级光伏电站,给村里带来了稳定收入,贫困户年底分红时,有人当场就哭了,拉着老赵的手说:“赵,你真是从省里来的活菩萨!”
    本来以为这就够牛了,结果神转折来了!去年省厅搞年度考核,你猜谁的名字排在优秀第一位?没错,就是老赵!考核组去果洛考察,回来跟我们说:“那个赵,把一个欠账的穷单位,带成了全州的先进典型,人家局里现在不仅还清了欠款,还攒下了五十多万公积金,职工福利比省城的单位还好!”
    真是活久见,见过被贬谪的,没见过被贬谪后还能越混越好的,老赵这操作,简直绝了!
    更绝的是啥?今年年初我去西宁出差,碰到以前省厅的老领导,他跟我说了件事,听完我直接愣住了——当初把老赵挤走的那个一把手,因为违规审批项目被查了,现在还在接受调查呢!而老赵呢?上个月刚被提拔为果洛州副州长,主管乡村振兴和能源产业,成了省里重点培养的干部。
    前几天我给老赵打电话道喜,他还是老样子,语气平平的:“都是大家一起干的,我就是运气好。”我当时就笑了:“老赵,你这运气也太好了点吧?从‘流放’到副州长,这剧情编剧都不敢这么写!”他在那头哈哈笑:“在哪儿干不是干?只要能给老百姓做点实事,在哪儿都是舞台。”
    你以为这就完了?呵呵,好戏还在后头呢——听说省委组织部已经把老赵列为后备干部,下一步可能要调回省城任职了。想想当初那些说他“再难有出头之日”的人,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吧?
    真是应了那句话:是金子在哪儿都发光。有些人总想着靠关系往上爬,可老赵偏不,就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,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,硬生生闯出了一条路。我跟你说,这才叫真正的本事,绝了,真的绝了!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