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日省厅处长调任果洛州局长,一段人事变迁的职场传奇

果洛 更新于:2025-09-13 05:35
  • 记录生活的范哥哥
    的一个老同事,原来在省厅当处长。因与省厅一把手关系处得不好,被调到果洛州某局当局长。消息传到单位时,大家都替他惋惜——45岁正是干事业的年纪,从繁华省城到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牧区,明眼人都知道这是“贬谪”。送他走那天,老郑红着眼圈说:“到了那边照顾好自己,不行就早点申请回来。”他却笑着摆摆手:“在哪不是干工作,就当去体验生活了。

    他叫周明,在省厅时就是出了名的“实干派”。记得有次省里搞民生调研,他带着团队连续半个月泡在偏远山村,白天走村入户摸情况,晚上在村委会办公室整理数据,最后形成的调研报告精准指出了农村养老的痛点,还提出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,后来被纳入了省里的民生规划。那时大家就说,周明这样的干部,迟早能往更高的岗位走,谁也没想到会突然被调去果洛。

    他走后没多久,就有人在朋友圈刷到了他发的动态——照片里是连绵的雪山和辽阔的草原,他穿着冲锋衣,晒得黝黑,正跟着当地干部走访牧民家,手里还拿着个笔记本,认真地记录着什么。配文很简单:“果洛的天很蓝,牧民很热情,工作刚开始,慢慢来。”底下评论区里,老同事们纷纷留言关心,他却只回复“一切都好,勿念”。

    去年夏天,我因工作出差去果洛,特意抽时间去看他。刚到他办公室,就被墙上的地图吸引了——那是一张标注得密密麻麻的果洛州地图,每个乡镇的位置都画着小红圈,旁边还写着备注,有的标着“牧民饮水问题待解决”,有的写着“学校操场需修缮”。他见我盯着地图看,笑着说:“刚来的时候摸不清情况,就跟着当地同事跑遍了各个乡镇,把老百姓的需求都记下来,这样工作才有方向。”

    聊天时我才知道,他刚到果洛时,因为高原反应,连续半个月失眠头痛,吃饭也没胃口,但他从没跟家里说过,也没向省里提过困难。每天早上,他都是第一个到单位,晚上最后一个离开,周末还主动去牧民家走访。有次为了帮偏远牧区的牧民解决用电问题,他带着技术人员在草原上奔波了三天,晚上就住在牧民的帐篷里,喝着酥油茶,听着牧民的诉求,最后终于协调到资金,给那个牧区通了稳定的电。

    “你不知道,当牧民家的灯亮起来的时候,他们拉着我的手,眼里全是感激,那一刻我觉得,来这里值了。”说起这些,周明的眼里闪着光,“以前在省厅,做的都是宏观层面的工作,到了这里,才能真正贴近老百姓,帮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。虽然条件苦点,但这种成就感,是在省城体会不到的。”

    那天中午,他带我去单位食堂吃饭,刚好碰到几个牧民来送感谢的哈达。牧民们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:“周局长,谢谢你帮我们修好了路,现在我们卖牛羊肉方便多了。”周明连忙接过哈达,笑着说:“这是我应该做的,以后有什么困难,随时来找我。”看着他和牧民们亲切交流的样子,我忽然明白,对他来说,所谓的“贬谪”,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为民服务。

    今年年初,省里传来消息,周明因为在果洛的工作成绩突出,被评为了“优秀基层干部”,还被提拔为了果洛州副州长。消息传到原单位,老同事们都特别开心,老郑笑着说:“我就知道,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,周明这样的实干家,就该得到重用。”

    后来我在新闻上看到他,还是穿着那件冲锋衣,正在草原上检查生态保护情况。采访里他说:“果洛是个好地方,这里的老百姓淳朴善良,这里的工作充满意义。我想在这里多干几年,帮老百姓多办点实事,让草原更美,让牧民的日子更好过。”

    周明的经历让我明白,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和低谷,重要的是如何面对。有的人遇到不顺就怨天尤人,自暴自弃;而有的人却能调整心态,把逆境当成成长的机会,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。就像周明,他没有因为“贬谪”而消沉,反而把果洛当成了施展才华的舞台,用实干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,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    生活中,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“不如意”,可能是工作上的调动,可能是生活中的挫折。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脚踏实地,认真做好每一件事,就一定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毕竟,真正的价值,从来不是由岗位的高低决定的,而是由我们为他人、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来衡量的。周明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,无论身处何方,只要心怀责任,勇于担当,就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