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同事晋升变局,省厅处长落魄果洛州,45岁局长位,同事惋惜不已

果洛 更新于:2025-10-17 06:15
  • 一蓑烟雨任平生hwb
    事原是省厅处长,因和一把手处不好,45 岁被调到海拔四千多米的果洛州当局长,大家替他惋惜,他却笑说 “在哪都是干工作”
    刚到果洛的第一周,他每天像个新兵一样查文件、见人、跑现场。高反真的让人犯困,但他不愿意把这当借口。有一次去看乡下的水窖,村民把他拉到屋里围着火炉坐着,热情地递来酥油茶。开始有人担心他不习惯,但他喝了几口就点头,说这是解决问题前要做的步骤,得先理解生活。那天他跟村支书坐了一下午,听完村里的土地争议、孩子上学难、道路断了的顺序铺展开来,他记着笔记,回去第二天就把修路列进了当月重点。
    他不搞大项目,先从能看见的事情做起。冬天给学校配了几台取暖炉,紧急调拨医生到偏远乡镇做巡诊,协调资金修了三公里进山土路,修路那阵队伍上山太慢,他亲自去工地吃了三顿盒饭,晚上和工人聊施工细节。慢慢地,基层的人开始说:“县长偶尔会来,不是走马观花的那种。”他不爱拍照,不爱会议上的空话,挑问题就干活儿。
    省里有人打电话问他为什么把钱都投到这些小工程,他:“能让人今天晚上暖和、明天孩子能去学校的事,别总等大项目。”电话那头沉默两秒,然后又说要报账流程。他就把流程一条一条走完,但在流程里加了验收环节,明确了群众参与。几年下来,几个村的学龄孩子上学率有了明显提高,乡里也少了几个因小病致残的案例。数据上不大,但人能看见。
    本地民族文化复杂,他花时间学方言里能用的词,尊重藏族长辈的习俗,重要决定前常请代表坐下来商量。遇到宗教节日,他穿得朴素,安静地站在人群后面看,不多说话。这样做能缓解很多误解。镇上的一个牧民和政府闹过矛盾,大家以为要拉锯,他却把问题拆开:补偿先走完,后续安置早着手。双方坐在平房里,他把处理步骤写在纸上,一条条问对方能不能接受,最后达成了协议,牧民那天离开时没再骂人。
    有时他也被折磨,一次夜里接到电话说村里塌方堵住唯一的山道,三十几辆车和几百头牲畜被困。他带着应急队赶到,边上山边协调直升机搬运物资。那次他整整两天没合眼,回来后脸色差,但村民贴了感谢的对联在村口。省里的上级看到效果,有人问是不是要提拔他回省里,他只是笑说留在这儿也行。你看得见的改变比办公室的升职更实在,他心里这样盘算。
    他也有被动摇的时候。一次内部有人向上面告他责权不清,省里的检查组来了,很多老领导提醒他要小心。他不回避问题,配合检查,也把自己的一些决策公开透明,村民代表一起说明。最后问题被澄清,他也在公示中承认了工作中的疏漏,并订了整改计划。这样反而让更多人信任他,因为他不装无懈可击。
    几年后,果洛的变化不是大城市那种一蹴而就,但路通了,学校热了,巡诊常态化,几个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始办小工厂。老同事在一次座谈会上说过一句话:只要事情能解决,就值得坚持。他笑得不张扬,大家也渐渐相信,他说的“在哪都是干工作”不是将就,而是责任。这份实在,让他在高原上站稳了脚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